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睿
今年夏天的饮品货架上,可谓是“电”量十足。记者走访发现,在济南多家大型商超、新零售以及连锁便利店里,各个品牌的电解质饮料取代传统运动饮料被摆放在饮品货架的主要位置,且几乎占据货架的“半壁江山”。
在领秀城附近的某商超,记者在饮品货架驻足停留的半小时内,共有4组顾客或选择其中一款电解质饮料放入购物车,或查看其瓶身说明与同伴进行讨论。该超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电解质水的销量今年一直挺不错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买,好多人一买三四瓶。”
在济南某商超货架,一消费者在选购电解质水
据Foodaily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2-2025年国内推出的电解质产品多达59款,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电解质水市场规模将达180亿元。不难发现,电解质水已不再是小众赛道,曾经的货架配角,凭什么成为如今的饮品新贵?
从“解渴”到“科学补水”的健康理念变迁
展开剩余78%“以前运动完,随便喝点矿泉水或者运动饮料就对付过去了。”健身爱好者赵鑫分享了他的认知转变,“后来系统学习运动营养知识才知道,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随汗液流失的钠、钾、镁等离子,才能真正有效恢复水盐平衡,缓解运动后的疲惫感。在健身搭子的推荐下开始接触电解质水。”赵鑫的经历代表了一大批新兴消费者的转变。
据天猫平台发布《2024饮料趋势白皮书》,消费者不再满足于饮料的单纯解渴或口味刺激,转而追求具备明确健康益处的功能性产品,尤其在高线城市和年轻人群中。而电解质水凭借其相对清晰的科学原理——快速补充身体因出汗而流失的钠、钾、镁等电解质,帮助恢复体力,迅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据Flywheel飞未发布的《2024年饮料新品趋势报告》显示,45%的消费者比去年购买了更多具有“健康”功效的产品;具备健康属性的饮料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6%。
电解质水部分品牌的销售数据也在印证这一趋势:2024年,元气森林旗下外星人电解质水销售额突破23亿元,同比增长152%,登顶运动饮料品类;东鹏饮料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旗下“补水啦”品牌实现营收14.95亿元,同比增长280.37%;统一2024年财报显示,旗下“海之言”电解质饮料以28%的增速,成为企业饮料业务的第三增长引擎......
运动场到日常生活的无缝渗透
传统认知中,电解质水是马拉松运动员、高强度健身者的专属补给。然而,如今其触角已悄然延伸至生活的各处,实现了从专业运动饮品到全民日常饮品的转变,
尤其是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电解质水因其特殊功能性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避暑神器”。
“现在只要在户外活动,或者办公室空调开得猛觉得口干,甚至前一天晚上聚餐喝了酒,第二天早上我都会开一瓶电解质水,感觉比喝白水舒服,恢复得更快。”一位在天津某建筑企业工作的王先生这样描述他的饮水习惯,这种将电解质水融入户外运动、办公、聚会解酒等日常高频场景的现象日益普遍。
对此,上海某三甲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张恬(化名)告诉记者,“电解质饮料中的电解质成分能促进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使水分能够快速地进入血液循环,比单纯喝水更能有效缓解脱水症状。在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时,通过饮用电解质饮料,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以避免出现心律失常、乏力等症状。因此,这类饮料对在高温下活动等人群尤为适用。”
据观研天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电解质水市场持续增长,运动、户外为主要场景,分别占44%、25%份额;消费场景从运动健身向户外游玩、学习工作、电竞游戏等日常场景拓展。
此外,在社交平台上,“电解质水”、“电解质水的隐藏喝法” 等相关词条成为热门话题,如拌伏特加、兑白酒、减肥时代餐、经期不适时饮用、加蜂蜜泡柠檬等,这些新奇的喝法进一步丰富了电解质水的消费场景,受到了打工人、学生党等不同群体的喜爱。许多消费者表示,电解质水喝起来没有负担,既解渴又能补充体力,是一种健康又方便的饮品选择。
但上述医生提醒:“过多饮用电解质饮料可能会打破体内电解质平衡,例如,成分中的钠摄入过量会增加肾脏负担。此外,部分电解质饮料中还添加了色素、咖啡因等成分,长期大量饮用还会出现失眠、血压高等问题。”
近半年推出至少14款新品
产品同质化竞争显现
“添加芦荟汁和维生素B6的旺旺荟动电解质饮料”、“刺梨柠檬、海盐荔枝双口味的王老吉闪充电解质水”、老牌植物奶品牌“银鹭”推出1L装的电解质饮料“多补水”......随着电解质水市场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入电解质水赛道。走进任何一家商超或便利店,电解质水专区往往陈列着数个不同品牌的产品,包装设计趋同,多为透明瓶体+清爽色块;口味集中在青柠、西柚、荔枝等几个方向;成分上,也大多是添加钠、钾、镁等常见电解质和维生素B族;主流价格带集中在5-8元/瓶,同质化竞争日益严峻。
记者还发现,价格战在电解质水市场初现端倪。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品牌采取降价促销策略,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买一送一、第二件半价、跌破 2.5元 / 瓶的低价。
此外,目前国内针对“电解质饮料”并无统一、强制的国家标准。其主要依据的是《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标准(非强制)或《GB/T 10789-2015 饮料通则》。现行标准仅要求运动饮料的钠含量范围为5-120mg/100ml,钾含量为5-25mg/100ml,对钙、镁等其他电解质则无硬性规定。这导致市场上产品的电解质含量差异巨大。“有的产品就像披着‘电解质’外衣的糖水,电解质含量极低,可能仅略高于普通矿泉水,但是含糖量却不低,还有一堆添加剂,喝了还不如不喝。”上述健身爱好者赵鑫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品牌如何突出重围,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记忆点,则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布于:山东省聚富配资-专业实盘配资-期货公司配资-无息外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